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养猪场管理方法和技巧,具有一定借鉴价值,需要的朋友可以参考下。希望大家阅读完这篇文章后大有收获,下面让小编带着大家一起了解一下。
种公猪应在清洁、干燥、空气新鲜、舒适的环境中生活,单圈饲养,喂种公猪专用料,每天喂2~3次,日饲喂量2.3~3.0公斤,保持不肥不瘦七八成膘的种用体况。
1.预备期:从种猪交配或购入新猪到产生新的生产批次,通常需要4-5周的时间来适应环境、建立社会秩序和追加保安措施。
2.种公择优配种:在猪场中选出优秀的种公,采用选择配种的方法,对种猪进行人工授精。
3.妊娠检查:确认配种后,对母猪进行妊娠检查,将妊娠的母猪拼配成一个新的生产批次。
4.母猪分娩:在第114天左右,母猪会分娩5-12头小猪。猪场需要做好分养舍准备,同时掌握日常健康检查和喂养技巧,以确保新生儿注射疫苗并尽早食物摄取。
5.小猪分组:在第10-15天,小猪开始断奶。6周之后,猪场需要根据小猪的生长水平和体重将其分组,为今后的成长做出最佳安排。
6.应激管理:在这个生产批次中,应该避免突然改变饲料类型或数量、群体更改、环境变化等应激因素。
7.疾病防控:猪场应建立完善的生产健康计划,对每个生产批次进行定期检查和防疫。在生命早期和出生后10天内注射疫苗,有助于创建强健的免疫系统。
8.生长阶段:通过与猪场管理人员的紧密互动,生产批次增长至约28天,成为育肥猪。在这段时间里,猪场应制定每日喂养计划、生长指标和健康检查,并要保持猪舍内的清洁和卫生。
9.屠宰:在育肥期结束后,猪场育肥整个生产批次将被提取并送入屠宰场,以供给人类食用。
以上就是猪场28天批次生产管理的基本流程,对于猪场管理者来说,产生一个高质量的产品,所需的是精益求精的精神以及细致、周到的工作态度。
饲养是养猪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,尤其是在育肥期间,饲养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养殖效益的高低。因此,对于养猪户而言,必须要根据猪的品种、所处生长环境以及生长发育规律,采用科学合理的饲养管理方法,来增加猪的日增重及缩短肥育周期。
日粮的搭配要求营养均衡,而且要保证其浓度的平衡,使猪只发挥出自身的生产性能,提高饲料的利用率。一般在搭配过程中,除了要注意钙和磷的平衡外,各种氨基酸之间也要保持平衡,因为过量的氨基酸在动物体内会被氧化分解,抑制动物的饲料摄入量,并增加能量消耗。
目前饲喂生猪的饲料原料为能量饲料、蛋白质饲料、矿物质饲料以及维生素类饲料等。一般使用最多的饲料主要有玉米、豆粕、麸皮、骨粉还有一些饲料添加剂等。在调制饲料时,最好能满足各阶段猪的营养需求,同时注意饲料的适口性,以提高采食量。做到因地制宜选择饲料。
各个年龄阶段的猪,它们的生长需求不同,肠胃消化能力也不同。所以,在给猪饲喂之时,也要根据猪的种类,阶段进行饲喂。对于生长育肥猪而言,猪群的食欲以傍晚最盛,早晨次之,午间最弱,这种现象在夏季更趋明显,所以饲养员对生长育肥猪可日喂2次,在早晨上班、下午下班时进行。
猪场在选择水源方面要确保清洁少杂质,平时多注意巡查饮水器的使用状态,发现有损坏等问题后及时修理更换,以免影响猪群的正常饮水。饮水要求:育肥猪日需水量9-12升;生长猪日需水量5-7升;保育猪日需水量3-5升等。
定期清除猪舍内被污染的饲料、垫草和粪便等,在猪躺卧处铺干燥的垫草,并定期对猪舍进行消毒;保障猪舍清洁干净,营造良好的饲养环境,尽快让猪养成采食、卧睡和排泄定点的习惯。此外,还要加强对氨气、二氧化碳和硫化氢等有毒有害气体的监控。
做好一名猪场养殖场的统计员,有以下是几点建议:
1.熟悉猪类养殖知识和养殖环节,了解猪的品种、生长发育、喂养方式等,掌握养殖过程中需要关注的重要指标。
2.掌握专业的数据处理工具和方法,能够熟练使用Excel、SPSS等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和统计计算,并具备较强的数据清洗和处理能力。
3.善于与养殖场其他部门的工作人员沟通配合,及时获取相关的数据资料,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。
4.注重信息安全和保密,严格执行对内保密制度和对外保密协议,防止敏感数据泄露。
5.持续学习和跟进行业新动态和技术趋势,提高自身技能和专业素养,不断优化和改进工作流程。
1.严禁裸露沼气池、化粪池、蓄水池,并应设立防护栏和明显的警示标牌。
2.严禁未经专业人员许可,打开并进入沼气池、化粪池等密闭场所作业。
3.严禁在无安全防护措施情况下,进入沼气池、化粪池等密闭场所施救。
4.严禁把油、骨粉、棉籽饼和磷矿粉等加入沼气池、化粪池,以防产生有毒有害气体。
6.严禁乱搭乱接电线、违规使用电器。
7.严禁违规使用火种、违规处置火情。
8.严禁未经安全培训的养殖人员上岗。
9.严禁不按安全生产操作规程违规作业。
10.严禁瞒报谎报迟报养殖场安全事故。